工业领域中,换热器是冷热流体热量传递的核心设备,结构设计直接影响换热效率。U型管换热器凭借独特 “U” 形管束结构,在高温度高压力工况与复杂介质处理中优势显著,应用广泛。
U 型管换热器的结构由壳体、管板、U型管束、折流板、封头与接管等部件组成,其显著的特征是管束的 “U” 形弯曲设计。
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不同,U型管换热器通常仅设置一块管板,管束两端均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每根换热管经弯曲加工形成 “U” 形,管束自由端无需固定,可随气温变化自由伸缩。
这种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冷热流体温差较大时,管束与壳体因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热应力问题。
当设备运行时,管束可沿轴向自由变形,避免了管板、壳体与换热管之间的刚性拉扯,大幅度降低了设备因热应力导致的泄漏风险与结构损坏概率。
折流板的设置则逐步优化了壳程流体的流动状态,通过引导流体多次横向冲刷管束表面,打破了流体边界层,有效提升了壳程换热系数,避免了 “死区” 导致的换热效率下降。
U 型管换热器的换热过程遵循 “逆流换热” 与 “错流换热” 相结合的原理,通过合理的流道设计,增加冷热流体的温差与接触面积。
热流体从壳体一侧的接管进入壳程,在折流板的引导下,以横向冲刷的方式流经U型管束的外表面,将热量传递给管壁后,从壳体另一侧的接管流出。
与此同时,冷流体从管板一侧的封头接管进入,流经U型管束的内孔通道(即管程),吸收管壁传递的热量后,从封头另一侧的接管流出。
由于U型管束的存在,管程流体可实现 “双程流动”,即流体在管束内先沿一个方向流动,经U型弯管转折后,再沿相反方向流动,这种设计增加了流体在管程内的停留时间,强化了流体的湍流程度,从而提升了管程的换热效率。
相较于别的类型的换热器,如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换热器在性能上具备三大优势。
1、热补偿能力强,由于管束自由端可自由伸缩,设备能轻松应对冷热流体温差超过 300℃的工况,无需额外设置膨胀节,简化了设备结构;
2、泄漏风险低,设备仅一块管板与壳体连接,管程与壳程之间的密封面大幅度减少,相较于浮头式换热器的 “浮头密封”,U型管换热器的密封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在高压工况下的密封可靠性更高;
3、维护成本低,当需要清洗或更换管束时,可直接将 U 型管束从壳体内抽出,无需拆卸壳体与管板的连接结构,操作便捷,且单根换热管损坏时,可通过封堵该管的两端管口实现临时修复,降低了维护成本。
一是管程清洗需谨慎,由于U型弯管的存在,管程内若存在结垢或杂质,难以用机械清洗工具直接清理,通常需采用化学洗涤或高压水射流清洗,且清洗时需控制压力与流速,避免因水流冲击导致U型弯管变形;
二是按时进行检查管束腐蚀情况,U型弯管处的管壁厚度较薄,且易因流体冲刷、介质腐蚀出现局部减薄,需定期通过超声波检验测试或内窥镜检查弯管处的壁厚,按时换腐蚀超标的换热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一二三类能承受压力的容器、油脂化工工程成套的设计、制造与安装,广泛为化工、热工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全新坦克400双线亿辆车被召回,超半数源于监管调查,车企自查缺陷就这么难?
iQOO Neo11突然官宣:2K屏+7500mAh电池,10月30日发布!
三星Galaxy S26:确定延期!Exynos 2600:跑分不敌骁龙8至尊版!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