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矿藏宝盆”,哈密市充分的发挥资源优势,持续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力推动煤炭煤化工、新能源扩能、新材料生产、绿色矿山建设等矿业产业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
岁末年初,东天山上银装素裹。山下,吐哈盆地展现着斑斓的色彩,如同聚宝盆一般承接着大自然的馈赠。
近年来,哈密市以矿业为重点的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产能呈井喷式增长。哈密市、区(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跟进服务,全力推动煤炭煤化工、新能源扩能、新材料生产等矿业产业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
哈密横跨天山兴蒙造山系、塔里木陆块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类型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哈密已发现各类矿产88种,已开采矿产35种,煤、铜、铁等矿产资源和风光资源位居全疆前列或首位。依托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哈密市坚持资源跟着产业走的理念。近3年来,新疆财政累计投入1.6亿元在哈密市部署地质勘查基金项目42个,其中,金窝子—修翁哈拉1∶5万矿产地质调查新发现矿(化)点18处;东准噶尔北塔山—下马崖靶区优选圈定铜、镍、金成矿远景区6个,圈定铜、金、镍等找矿靶区63个。社会化多元资金持续投入,铜、镍、铁、钛等金属和多金属矿产勘查获得进展,尾亚钛铁矿新增铁5.28亿吨、氧化钛3211万吨;大水一带新增氧化钒4.4万吨;大红山铜矿新增铜10.48万吨;白鑫滩铜镍矿新增镍3.96万吨;白石泉铜镍矿新增镍3.66万吨、铜2.2万吨。
哈密市推动完善自然资源与规划委员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联席会议等制度,筹建地质勘查管理机构,财政出资4000万元争取援疆专项资金,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签订战略协议,力争实现找矿新突破。
当前,在哈密市同步发力的“六大主导产业”中,具备优势的矿业及相关产业占比逐步的提升。基于得天独厚的资源能源基础以及合理的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境内五大工业园区持续扩能升级,千亿级现代煤化工集群、千亿级电力新能源集群、三百亿级新材料基地及百亿级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正在加快建设。
“我们紧盯铜、镍、铁、金等优势矿产和石英、白云岩等新材料下游产业需求矿产,利用‘圈而不探’整治清理出空白区,围绕8个重点成矿区带布局找矿区块。”哈密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将密切跟踪找矿突破进展情况,协调办理项目落地手续,梳理解决明显问题,不断加大矿产资源出让力度,推动找矿成果就地转化,聚力打造东天山矿业产业基地。
哈密市是煤炭资源富集区,预测资源量约为5708亿吨,占全国八分之一,占全疆三分之一。其中,哈密区域内已探明富油煤资源量达640亿吨,平均含油率超过10%,最高接近20%,属于世界罕见的稀缺煤种,是煤制油气、发展煤化工的理想原料。
2024年3月,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国能哈密基地”)在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工业园区岔哈泉工业园开工,总投资1700亿元的煤矿、煤制油、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同步启动,计划2027年底建成投产。其中,煤制油项目不仅是我国目前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也是全球首个应用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项目,投产后每年用煤1420万吨,生产油品逾400万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表示,相比间接液化,直接液化难度更高。经过技术迭代,国家能源集团主导开发的我国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当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哈密是国家五大煤制油气战略基地之一,推动传统煤炭加工业向富油煤产业的转型升级时不我待。”哈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张晓毅介绍,哈密市“十四五”以来重点推进实施了一批煤炭深加工项目,最重要的包含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中煤集团哈密综合能源示范基地项目、新疆慧能煤清洁高效利用有限公司1500万吨/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等,有力推动了哈密市现代煤化工产业提档升级。
“这些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哈密市将力争煤炭分级分质综合利用规模达到每年2800万吨,煤制油产量达每年500万吨,煤制气产量达每年7亿立方米,相当于在煤海上建设了一个大油田;别的方面,煤基化学品产量达每年460万吨,煤基新材料产量达每年20万吨。”张晓毅说。
1月2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了重要的公告,8家矿山被纳入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其中,哈密天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白石头矿区石灰岩矿名列其中。
目前,哈密市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矿业企业有30多家,其中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的有7家、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库12家,其他矿山均已完成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哈密市伊州区成为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绿色矿山的创建不仅推进了矿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带动了矿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隆冬季节,中煤哈密能源公司大南湖七号煤矿矿区白雪皑皑,丝毫没有人们对煤矿传统印象中那种粉尘飞扬、地面泥泞焦黑的模样。
中煤哈密能源公司大南湖七号煤矿是新疆最大的井工煤矿,井田面积为85.3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4.5亿吨,可采储量达14.5亿吨,项目设计年产能为1200万吨。投产以来,煤矿通过生物固本、工程固形,将净化处理后的矿井水、生活垃圾污水用于矿区绿化、洒水降尘,并在缓冲池饲养鱼苗,为候鸟提供歇息地,荒漠造林105亩,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道路。此外,还利用井下矸石进行地表塌陷区土地复垦,并向哈密当地制砖厂供应矸石制砖。
在位于哈密市伊州区的新疆亚克斯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黄山铜镍矿,绿色矿山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黄山铜镍矿自2014年投产以来,该公司把节能降耗作为企业绿色发展、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按照“花园式厂房、生态式住宅、机械化作业、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管理”建设目标,投资数千万元用来生产管理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把“智慧矿山”建设与“绿色矿山”建设融为一体,引进的“5G+有轨无人驾驶”项目是“5G+智慧矿山”在新疆有色金属开发行业内首次应用,实施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循环利用率达60%。以“绿色矿山”建设为抓手,矿石产量10年来增长10多倍。
新材料产业是哈密市“六大主导产业”之一。结合矿产资源勘探新成果,哈密市钛基、硅基、镁基等三大新材料产业加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湘晟”)年产3万吨高性能钛及钛合金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其控股子公司新疆华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钛及钛合金年产3万吨全产业链项目第一套线月试车成功。新疆湘晟各个项目达产后,钛及钛合金新材料项目年产能将达到5万吨。届时,哈密市有望成为全国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生产基地。
“哈密的营商环境很好。自然资源部门不仅高效完成公司投扩产涉及的规划、用地等审批,而且还协助公司以控股方式盘活伊州区两家因技术和产能落后濒临关停的钒钛磁铁矿山,实现矿山建设与原料供给‘双赢’。”新疆湘晟副总经理聂庆抒深有感触地说。
投料、加热、拉棒……在新疆首座高效N型大尺寸单晶硅项目——哈密清电硅业生产车间内,多晶硅料在1400多摄氏度的高温单晶炉内,经过多道工序,最后变成一根长达3.8米、重约400公斤的单晶硅棒。清电硅业技术研发部高级经理秦现东介绍,该项目于2024年6月全面建成达产,产品大多数都用在光伏制造产业。
“哈密市硅基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良好,原材料石英岩预测资源量3435万吨。”哈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窦仁才表示,将充分的发挥区域资源、政策等优势条件,推动硅光伏等新材料产业与新能源绿电消纳融合发展。
哈密市新疆未来双碳能源有限公司3吉瓦(1吉瓦等于100万千瓦)高效N型TOPCon电池绿色制造项目快速推进,带动新材料生产向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领域延伸;新疆腾翔镁制品有限公司、新疆金盛镁业有限公司,相继打通镁及镁合金中下游产业链……新兴的新材料产业,昭示着哈密市矿业高水平发展的美好图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能源绿色转型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协会拟于2025年9月4~6日在安徽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5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展览会”。
展会以继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宗旨,努力打造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业平台。现将有关筹备事项通知如下:
主要展示煤炭洗选加工和煤质管理技术、工艺及装备。包括筛分、破碎、跳汰、重介、浮选、磁选、脱水和干燥设备,干选工艺技术及设备,煤泥水处理,管道输煤,智能装车,专用仪器仪表,绿色药剂研发与生产,选煤厂内空气环境监视测定控制,选煤工程设计、咨询、施工、智能化选煤厂建设,第三方托管运营,煤炭物流及仓储,煤质检测技术及仪器设施等。
主要展示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乙醇、煤基新材料、低阶煤分质利用等煤化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及新设备,包括煤化工合成、分离工艺及脱硫技术、节能降耗等环保技术及设备。型煤、水煤浆等原料加工技术与设备;煤气化技术及设备;能承受压力的容器、仪器仪表、管道、阀门、泵等通用机械设备;大型煤化工企业、煤化工园区、煤炭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工业循环产业链等。
煤炭开采、加工、转化、利用过程中污废水、矸石、煤泥、灰渣、废旧催化剂、低浓度瓦斯、乏风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及矿区修复、土地复垦与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成果。
风电、光伏、储能、绿氢、绿氨、绿醇生产技术装备及新能源与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项目耦合方案和控制系统。
展会期间将举办煤炭洗选加工、煤质管理、清洁高效转化、环保与资源利用等专题论坛,团体标准、新技术研讨、新装备发布、煤炭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产业对接等多项技术交流活动。
1.请有意协办和参加展览的单位填写2025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展览会回执表,于2025年3月31日前报送至展会组委会。